2007年4月19日 星期四

吳國昌 議員關於捷運的書面質詢

質詢內容

特區政府屢次提出建造捷運系統計劃,但從未詳細說明捷運系統與未來總體城市發展規劃的關係,亦從未提供提運系統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而公開諮詢展示的資料也僅限於簡單的路線圖,而未有展示捷運系統各主要站口及路線沿途的效果圖。

為此,本人提出下列質詢:

一、 行政長官聲稱特區政府著手研製總體城市規劃,而行政長官近期公開承諾未來五年增建公共房屋亦將一家程度改變未來城市人口與交通佈局。特區政府可否在既有提運系統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向公眾提供資料,說明捷運系統與未來總體城市發展規劃的關係,包括考慮是否須相應規劃公共房屋發展引致的城市人口與交通佈局,從而調整捷運系統的路線?

二、 特區政府可否在提運系統諮詢期內向公眾提供捷運系統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及向公眾展示捷運系統各主要站口及路線沿途的效果圖,以便公眾了解提運系統項目對環境、綠化、街影及景觀的影響?

三、 架空路軌的存在,難以避免阻擋自然光線,對街道使用者構成壓迫感,以及對視影景觀產生負面影響。特區政府可否基於零七年施政方針所認同的公交優先原則,盡可能全面採用地面輕軌,以及考慮以行人速步道取代部份捷運系統的路線?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議員吳國昌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九日

2007年4月11日 星期三

澳門日報: 曼谷捷運 澳堪借鑑

澳門日報 A01 澳聞
2007-04-09

快速寧靜改善塞車 曼谷捷運 澳堪借鑑

【本報記者李永順曼榖八日電】近年到過泰國旅遊的居民,若有使用曼谷的架空捷運系統,相信對其快速寧靜的感覺留下深刻印象。曼谷透過架空輕軌大大改善其交通擠塞的經驗,對現時與曼谷當年發展旅遊業面對類似交通困擾的澳門,在改善交通思路、理念和經驗上,或有啟發。
曼谷大塞車催生捷運
曼谷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隨着酒店業、旅遊業飛速發展,國內人口的聚集效應加上各國旅客湧至,人多車多令曼谷的交通擁擠不堪,“出門塞車”已成當時到曼谷旅遊的口頭禪,導遊亦千叮萬囑團友要準時集合,將花大半天時間在路上塞車。交通擠塞成為當時曼榖發展旅遊會展業的重大障礙。為此,泰國政府決心投下巨資改善曼谷的旅遊交通狀況,於是催生了在中外遊客中享有不俗口碑的捷運系統(BTS),並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五日投入使用,與其地鐵部分組成了一個覆蓋大部分曼谷的快速集體運輸系統。尤其是現時四十四公里長的BTS,連接着大部分曼谷的商業、旅遊景區之間行走,為遊客及商業人流提供一條更為便捷舒適的集體運輸鏈,與原道路網絡和集運系統結合,為曼谷市民和遊客提供了一條真正的立體交通網絡,亦大大改善了曼谷的交通面貌。
行走商場旅遊景點區
BTS目前以兩線、架空輕軌形式行走於各大型購物商場及旅遊景點等旅客集散地,由早上六時至凌晨十二時運行,平均六至十分鐘一班車,票價由十至四十泰銖不等(視站數而定),車站均設以架空形式設立,與交通擠塞、空氣污濁、嘈吵的街道交通分離,候車環境大大改善。車站出口與大型購物商場連接,增加其旅遊度假的內涵。較一般的巴士行走發出的聲浪亦低,以其準時、寧靜、快捷的特點,加上票價相宜,為大多數市民和旅客樂於採用,穿梭於各旅遊景點之間,當有“輕車已過萬重樓”之感。
目前,曼榖輕軌擔負着平均每天客流量超過一百萬人次,高峰期超過三百萬人次的運輸量,大大改善了旅遊交通狀況,為曼榖旅遊業爭取了更多回頭客,其豐富的旅遊資源得以發揮,成為鄰近國家和地區居民的度假中心。
遊泰澳人期待建輕軌
澳門近年在急速發展的旅遊博彩業帶動下,去年旅客超二千萬大關,較○五年增百分之十八,人多車多,已為本澳交通帶來沉重壓力。今年一月隨團來澳旅客較去年同月大幅上升百分之六十三點三,道路嚴重超負荷。身在曼谷旅遊的澳門居民亦發出慨嘆:澳門或許應學習曼谷,建造交通便捷的輕鐵,解交通之困。
澳門現正走着曼榖當年急速發展旅遊過程中相似的路,兩者雖在道路空間,土地資源等方面各有不同,但改善交通系統對發展旅遊業產生很大助力。對澳門在建設由架空輕軌等組成的立體集運網絡的決策和開展討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曼榖的立體集運網絡經驗,或許有參考之處。
由於曼谷架空輕軌的成功,泰國政府去年批準再興建五條捷運路線的議案,預算金額在一千六百二十億至一千六百五十四億泰銖間(一美元約兌換三十六點八泰銖),二○一一年陸續使用。

輕軌終極方案交當局拍板

澳門日報 A03 澳聞
2007-04-07

建設辦整理意見資料短期呈報告 輕軌終極方案交當局拍板

行政長官何厚鏵日前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提出,特區政府未來擬以“立體模式”解決本澳的交通問題,將以架空輕軌為主軸,兩巴調整路線和增加班次為輔助,並引進為行人而設的“自動輸送系統”,以綜合解決本澳路面交通、集體運輸和舊城改造。建設辦正整理所收集的輕軌深化方案意見和資料,擬在短期內完成報告並提交特區政府研究,讓當局選擇一個符合本澳實際需要的“終極”方案。

諮詢意見現場評估

建設發展辦於去年十月公佈“軌道捷運系統深化方案”的研究結果,召開多場面向多個界別的說明會,以及在本澳各區舉辦面向公眾的展覽,以不同方式收集團體、業界和居民對深化方案的意見。該辦正整理所收集到的資料,擬在短期內完成報告並提交特區政府研究,再由當局選擇一個無論在走線、服務對象、施工可行性和效益方面都符合本澳實際需要的“終極”方案。

建設發展辦去年建議引進“輕軌捷運系統”,該方案是對過去顧問公司提供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分析,結合在不同階段的諮詢過程中社會各界和公眾的意見和訴求,以及透過實地現場的充分評估,因應本澳的實際情況和客觀環境制訂。其中首階段的建議選線,主要包括各主要口岸、居民及就業人口的分佈、旅客需求以及客觀環境和工程可行性等。

建議悉數政府投資

其中澳門半島路線經由關閘、黑沙環、外港碼頭、新口岸新填海區、南灣區至媽閣。但澳門半島路線的北區走線以及新口岸區,則各有兩個方案供公眾討論。有關選線因應澳門的實際情況,車站的服務覆蓋範圍調整至三百到五百米內。除首階段的建議路線外,建設發展辦表示會繼續就其他區域的軌道捷運系統路線展開可行性的研究,其中包括經內港沙梨頭連接關閘及媽閣的澳門環島線,連接半島市內東西走向的路線以及氹仔的環島線等。

“深化方案”建議首階段路線長度為廿二公里,採用雙向行車軌道,由關閘經西灣大橋至氹仔聖母灣大馬路,再分別往國際機場及路氹城澳門東亞運體育館附近,沿線車站共廿六個。當時估算首期工程總投資約四十二億元,建議悉數由政府投資,首階段施工期為四十八個月。

赫文:官府精誠未至 交通死結難開

訊報 01 環保議題 By 赫文
2007-03-17

官府精誠未至 交通死結難開

最近經常聽到一句話:「澳門的交通是一個死結。」澳門地方小,機動車輛多,旅遊業興旺,經濟發展,更多的遊客,更多市民買車,道路更加擠塞,民怨沸騰,於是政府急急提出公交優先政策,待政策提出了,才知道繁忙時間的巴士是班班爆滿,巴士司機長期短缺,巴士公司人手吃緊,公交服務無論是質還是量都難以提升,市民搭車難,唯有買車………於是產生了一個惡性循環,這就是澳門交通的所謂「死結」。
「死結」其實並不可怕,因為世上沒有解不開的結,傳說一名智者曾把一個死結交給阿歷山大大帝,這位皇者毫不猶豫,拔出腰間利刃把死結斬開。去年中國政府就用這麼「狠」的方式應付城市問題,一紙「禁摩令」要全國城市地區的摩托車消失,於是早已式微的自行車又重新在路面上出現。儘管這種動不動就「亮劍」的「大帝」式行事風格在內地也引起非議,但這也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式,問題是誰肯承擔後果。民主社會中,以「大帝」的方式解決問題,政治風險太高,而本澳決策者們也沒有「大帝」的水平和眼光。
不能用劍斬開死結,就得慢慢了解那個「結」的來龍去脈,逐點逐點拆解。但特區政府多年以來對澳門的交通到底有多少了解?那是一個迷,對於本澳的主要道路車整個路網的使用狀況,缺少了必要的調查和研究,各主要道路的車流量是多少?道路服務水準如何?完全沒有資料公開過,亦不曾聽說有這類資料存在,政府只會不斷的築路,進行各種各樣的基建,要搞捷運系統,甚至要造海底隧道………但連一個全澳性的交通運輸調查研究都欠奉,跟那些以千萬、億為單位的基建項目相比,收集基本數據所動用的人力物力可說是九牛一毛,我們不禁要問:政府解決交通問題的誠意在哪裡?.
澳門交通擠塞的真正原因,是政府從沒有認真處理。澳門地小,牽一髮動全身,但同樣地,澳門主要道路不多,要做調查研究也比其他大城市容易,外來車輛少,變數也較少,一些措施、對策的效果往往立桿見影,執行單位可以立即按情況進行修正,處理交通問題的客觀環境可能比很多大城市還要好,但政府多年來卻一直在捨易取難,本末倒置,從沒有真真正正的為澳門的交通問題把脈,藥方卻開了一疊,那沒有成效也是理所當然的。
兩年前,筆者在訊報提出,二00五年是澳門城規的關鍵時刻,兩年後的今日,令筆者意想不到、也極為失望的是:澳門的城市規劃還在原地踏步。如今以土地、交通為首的一系列規劃問題迫在眉睫之際,筆者又有另一個擔憂,就怕有人急就張,在沒有充足的討論、研究、諮詢之下,拋出一份看似「科學化、現代化、美學化」的總體規劃來濫竽充數,交卷走人,那就更是後患無窮了。 □ 赫文

運輸基建辦公室官方網站資料http://www.git.gov.mo/tc/aboutus.asp

運輸基建辦公室官方網站資料http://www.git.gov.mo/tc/aboutus.asp
2009輕軌捷運集體運輸系統首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