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7日 星期日

AAM Forum:Scenarios and Alternative Proposals for the Macao’s Metro

AAM Forum
Scenarios and Alternative Proposals for the Macao’s Metro
Monday May 28th
The Light Metro proposal for Macao is a new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which willhave a large impact in the city landscape, heritage environment, etc. This infrastructure will influence deeply future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cao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context.
You are welco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AAM Forum.
Program
6:30 to 7:20. Introduction and presentations
7:20 to 8:00. Discussion
8:00 to 8:10. Final remarks and conclusion
The Discussion will be held in English.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Francisco Vizeu Pinheiro(francisco.vizeupinheiro@gmail.com) or Estefânia Inácio (estefania@inacio.net).
Coordinator; Francisco Vizeu Pinheiro, the Liaison Director for the Interest Groups(Study & Opinion) on Green Environment, Traffic, Urban Planning, Pollution, and Climate.
Venue: 澳門美副將大馬路2F 號.
AAM headquarters at Avenida do Coronel Mesquita No. 2F,
MacauTel. (+853) 28703458; Fax. (+853) 2870 4089;

2007年5月23日 星期三

政府現方案的主要三大問題

南灣大馬路現況



我們做的南灣大馬路效果圖,屆時沿路榕樹將會消失



八角亭前十字路口現況



八角亭前高架捷運效果圖



陸軍俱樂部前現況

陸軍俱樂部前效果圖




政府捷運路線諮詢方案

針對現有方案的缺失,我們提出的疑問,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1,現有路線主要貫穿口岸和賭場酒店,對目前急迫的城區交通問題如何解決,政府沒有提供沒有詳細方案


2,如此重大工程,政府沒有表示對全線做環境影響、景觀影響和社經影響評估(例如社經方面,由於賭場沿線交通方便,本土經濟全面移向新區,可能令城區中小企的經營雪上加霜)

3,針對某些敏感地段,高架捷運對文化遺產和歷史城區將造成重大破壞(例如南灣大馬路,南灣湖畔,陸軍俱樂部,八角亭前等)

Mak:對政府方案的修正建議


Mak:對政府方案的修正建議

一、 建立一條和政府相近的主高架輕軌路線,主要修正了東方明珠、新口岸觀音像和南灣八角亭等三個地方。原因有三:
1. 令路線縮短,使由關閘到金光大道,或澳門和氹仔的連接更快,速度上能勝過巴士,甚至私家車。(需注意巴士或私家車可經友誼大橋到氹仔,不需繞蓮花橋)
2. 全程基本走外圍,可避免經南灣大馬路這些敏感地段,又可減少對住宅的支撓(東方明珠)。
3. 以高架方式行友誼大馬路,可免經觀音像,接載居民又較多,和賽車亦應無衝突。

二、 在舊城區以巴士優先為原則,選擇區內較寬路面建立多條巴士專用道,以定點來回穿梭的方式接駁乘客到輕軌。這些穿梭巴士應可由輕軌公司提供,是免費的,但可考慮要求購買輕軌車票後方可上車。同時巴士亦把遊客引入到舊城區。

時間上我希望乘客可在5分鐘內等到巴士,5~10分鐘可到達輕軌,提高競爭力,故路線上亦不可太長。

巴士專用道亦可供市內其它巴士使用,並可考慮在更多道路上設立。

文化遺產城區和高架輕軌分離,建立以步行優先系統。

澳門輕軌問題與交通政策建議

澳門輕軌問題與交通政策建議

作者:王松
城市規劃工作者
美國密西根大學城市規劃碩士

“築路引車,車多築路”政策應予修正

回歸七年來,在搏彩業開放與自由行政策雙重加持下,澳門經濟進入了空前黃金期;遺憾的是,無論城市景觀、交通效率、環保綠化、以及空氣品質等卻急速惡化。政府單純將汽車視為經濟問題,長期以“不應干預市場經濟”與“不應扼殺年輕人購車夢”為謬論,放任私人車輛數目不斷飆長,行人道與公共空間幾乎被蠶食殆盡。車多為患,因而不得不耗用大量公幣不斷建停車場和擴寬馬路,落入了「築路引車,車多築路」的惡性循環。政府對巴士服務長期未見大力改善,卻大量增建停車場鼓勵中產階級買車,車商賺大錢之餘,空氣污染、交通擠塞、搭車難等社會成本卻由廣大市民,尤其無車與低薪階級承擔。其實,澳門真正需要的,是一個細緻的,高度整合的,以城市總體規劃為基礎的整體交通政策及規劃,以及高效的交通運籌管理系統。當政府與民間一再為如何增加電單車泊位而傷透腦筋時,為何不反過來思考如何減少電單車?如果目前“築路引車,車多築路”的施政策方針不馬上予以修正,繼續放任汽車增長而不作為,其實再建十條輕軌也無濟於事。

大眾捷運應立足於城市總體規劃

交通政策與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的一環,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從未聞一個沒有城市規劃的城市,其大眾運輸系統卻規劃得非常好的例子。當然,大眾捷運的規劃更與土地政策、房屋政策、人口分佈與產業政策、以及空間性的社會公平政策息息相關。必然是當城市有了明確的發展遠景以及城市規劃概念後,才能科學地了解這個城市需要怎樣的交通系統。眾所周知,在總體城市規劃與城市規劃法均付之闕如的前提下,過去幾年政府所提的捷運方案(如幾年前的地下鐵)均沒有穩固整體規劃基礎下,因而不是漏動百出顧此失彼,就是不切實際而無法教市民信服和安心。孤立的工程項目無法解決整體的問題,整個澳門的大眾運輸系統,應在總體城規的基礎上,作短中長期的規劃,分年落實。目前“先捷運後城規”的施政順序,可說是“先吃藥再看醫生”。

捷運閉門造車將錯失建設黃金期

縱觀歷次捷運方案,其失敗主因不外就是閉門造車。由於規劃過程澳門市民基本上被排除在規劃、設計和建設的過程外,但最後結果往往引起社會嘩然而必須修正或擱置或延期,浪費社會資源。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錯過的捷運建設的黃金期。政府是次高架輕軌的規劃,顯然並未吸取歷次失敗的教訓,迄今所公佈關於捷運規劃的資料仍然非常有限且粗略,市民並無法完整了解整個計畫的細節。例如,高架軌道對城市景觀的影響不但隻字未提(可能也未有評估),只選擇性的公佈幾張較無爭議地段的效果模擬圖,其避重就輕的企圖非常明顯。政府總認為透過減少資訊的公佈,或許可減低民意的反彈與阻力,其實恰恰相反。

輕軌走外圍無法回應廣大市民需求

就近期公佈之輕軌路線簡圖而言,路線設計以繞行城市外圍為主,對人口以及商業活動相對集中,交通需求相對殷切的中心區反而並無著墨,甚至有刻意避開之嫌。從其連結關閘、港澳碼頭、金沙葡京與永利、媽閣、(乙水)舊城區、路(乙水)城賭場區、以至國際機場,不難看出其“賭客與遊客優先”的規劃邏輯。顯示此花費巨資的計畫,並非主要針對廣大市民日常需求,預期對改善本澳交通癥結助益有限。筆者並非完全反對興建這樣一條連接主要口岸,機場,以及主要娛樂區的快速專線,畢竟對以發展旅遊娛樂業為主的澳門而言,也許需要。但同時,一條行走市中心主運量區的地面輕軌更具迫切性。目前這條走外圍的”遊客專線”無法取代走市中心的捷運。其實,市中心捷運可大膽的以地面輕軌的方式行走交通主幹道(如高士德,荷蘭園,新馬路等),但須有配套的汽車減量政策,以及對整體路網的重新評估與規劃,讓主幹道馬路逐步轉換為主要供大眾運輸系統、單車、以及步行之用。

輕軌宜局部地面化並調整路線,以維護城市景觀提昇效率

當局計畫將輕軌全線高架,卻未有作出必要的環境影響評估,而所公佈之景觀模擬圖片亦刻意選擇以開闊之路段為例,對相對擁擠與狹窄,文物與城市景觀資源較密集的區域卻避重就輕,令人質疑。過去三十年來,世界各地實踐經驗已証明:市區高架軌道會對城市景觀造成巨大傷害,特別是以旅遊為主的澳門。而政府和主要媒體大加讚揚的泰國曼谷高架捷運(BTS),其實正是一個典型的負面例子,其如大蛇般的巨大石屎軌道及車站結構,早被公認為曼谷市容的最大殺手(圖1)。高架軌道在市中心遮蔽了大部分路面,下方道路汽車廢氣因而不易消散,樹木無法生長,沿線空氣品質急速惡化(圖2),城市景觀一落千丈。實際上,對歐美先進國家而言,在市區把輕軌“高架”,已是落伍的象徵,只有發展中國家才願意這麼做。美國底特律市於1980年代興建市區高架輕軌,縱使為低運量設計,其立於馬路中央及行人道上密集而巨大的水泥柱,軌道和龐大空中車站在狹窄街道中產生的巨大陰影和壓迫感,就像一條石屎大蛇在狹窄的街道上左穿右插,政府二十年來飽受批評,要求拆除高架輕軌回復市容的呼聲已日趨高漲。澳門沒理由重滔其覆轍。

可以預期,孫逸仙大馬路以及觀音像的優美海濱景觀,將被石屎高架軌道擋住,而南灣大馬路一段(由永利行經嘉思欄炮台、陸軍俱樂部、嘉思欄公園、八角亭、以至南灣湖畔路段),由於已高樓林立,歷史文物景觀遍佈,沿線大型古樹成蔭,很明顯也絕不宜建高架軌道。雖然當局遲遲不願公佈該路段架空輕軌的景觀模擬圖,但不難想像:一條巨大石屎架空軌道擋在八角亭和嘉思欄公園前面會是怎樣的景觀。而南灣大馬路碩果僅存的百年老榕,也勢必遭受嚴重破壞,而對政府總部莊嚴性的影響也更不消說。尤有甚者,高架輕軌亦將行經媽閣廟前方,媽閣廟世遺景觀之完整性也將因此受到巨大威脅。

這些問題都可以避免的。無論是就效率與景觀而言,高架輕軌離開港澳碼頭站後,應由架空轉為地面化,並沿友誼大馬路行走於藝園內,因其為新填海區人潮與商業活動最集中的“脊椎”。由於友誼馬路是交通主幹道及大賽車路線,所以不建議行走路權內,而是走在藝園內,而藝園幅地夠寬,雙線地面軌道也不致佔用太多公園空間,而站台與公園設施整合設計更能雙得益彰。相反,走孫逸仙大馬路一方面偏離了實際運輸量的重心,同時也會破壞海岸景觀,是“一舉兩失”之策,也明顯違反了大眾捷運規劃的基本原則。再者,輕軌不應轉入嘉思欄與八角亭,而可維持地面方式經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蘇亞利斯大馬路,才轉入南灣大馬路和媽閣區。離開媽閣區進入西灣大橋後可回復高架。嘉思欄炮台、八角亭、陸軍俱樂部、南灣大馬路老榕樹、南灣湖畔美景、媽閣廟世遺景觀等珍貴旅遊及城市文化資源,將能獲得最大程度的保護,同時也提昇了運輸效率。而更重要的是,這樣重大而影響深遠的計畫,不應倉促上馬,而須進行嚴謹的環境影響評估及路線辯論,務求將影響減至最低,將效率提昇至最高。

自動步行系統無必要性

政府提出的“立體交通”構想,不過是美化高架輕軌的虛幻代名詞。冠上“立體”兩字顯然未能掩飾其創意成分闕如,規劃有欠周詳的事實。而規劃中把遊客從捷運站運載至特定旅遊景點的「自動步行系統」,無論就城市規劃與旅遊規劃的角度而言,都可說是天馬行空,完全不切實際,也沒有必要。在任何與本澳城市形態相似,同樣以發展文化旅遊為主的世界城市中,除了機場外,你不可能在文化景點附近發現這種玩意。因為它會破壞以悠閒步行商業活動為主的城市特質。此構想表面看來似乎甚具創意,但以專業角度而言卻期期以為不可。因為無論對遊客與商家而言,“悠閒地步行”才更能刺激旅客的消費行為。再者,澳門半島面積細小,應效法議事亭廣場的模式,增設更多人行徒步區以連接不同的文化景點,並以此鼓勵市民與遊客步行,方為促進旅遊與商業活動之上策。

短期政策:控制車輛總數,改善巴士效率,制定總體城規

短期而言,澳府應盡快從“築路引車,車多築路”的惡性循環中自拔,若再放任私人汽車激增而不作為,只會把澳門的交通及城市品質推向瓦解的邊緣,興建再多的輕軌也無濟於事。首要的是制定全澳機動車輛的總量上限,控制車輛增長率,制定完整政策逐步減少機動車輛總數。大力改善現有巴士與的士系統的效率,增加總運量,延長營運時間,整體檢討各巴士路線,逐步朝巴士捷運系統(Bus Rapid Transit)(圖4)的方向過渡。規劃系統性的行人專用區與單車道,鼓勵步行與騎單車。並馬上著手制定城市總體規劃及交通總體規劃。

中長期政策:建立“可替代式交通系統”

中長期而言,以澳門密集與纖細的城市型態,悠閒以及遍佈文物建築的城市特質,交通規劃應朝“可替代式交通系統”(Alternative Transit)的方向發展。意思是:一個高效的交通系統是由一系列不同特質的次系統高效率地組合而成,而不是過分依賴某一系統。其可以地面輕軌系統(圖3)與巴士捷運(Bus Rapid Transit)(圖4)為主要之大眾運輸工具,配合單車專用道及步行系統(圖5),以及可減少社會及環境成本的綠色交通政策,如「汽車共用」(Car-Sharing)(此概念在歐美已廣為流行,其以省錢,省時,方便,與環保的特點已形成一股新的汽車服務產業),無污染巴士及的士等政策。

建構「三優先」的澳門交通政策

「三優先」即“公交優先,單車優先,步行優先”。除社會上早形成共識並符合世界潮流的“公交優先”政策外,先進國家一向更鼓勵“步行優先”與“單車優先”政策,尤其是在歐洲,走路與騎單車是文明與環保的象徵,當地政府更將單車系統,步行系統與捷運系統完全接駁整合。澳府應規劃系統性的行人專用區與單車道,制定相關的教育及鼓勵措拖,大力鼓勵市民步行與騎單車。澳門的交通規劃及政策,宜以“三優先”為指導思想,以促進城市宜居性與城市競爭力為目標,以車輛總量管制及建設可替代式交通系統為手段,根本地把本澳的交通系統作通盤性之檢討與改善。

Ponto Final:Nova solução ajustada do Metro para breve

Nova solução ajustada do Metro para breve
III/1302 / Património & Urbanismo
Data: 22/05/07 - 16:16

O governo vai apresentar, em breve, uma "nova solução ajustada" do traçado do sistema de Metro Ligeiro, "uma espécie de apanhado das preocupações que foram apresentadas " no processo de auscultação que teve início em Novembro do ano passado e que terminou em Maio, disse ao PONTO FINAL André Ritchie, do Gabinete de Desenvolvimento de Infra-estruturas

Entre as "preocupações apresentadas", Ritchie refere as expressas pela Associação de Arquitectos de Macau (AAM) que, sob a direcção de Eddie Wong, participou em Dezembro numa sessão de esclarecimento onde um dos membros da direcção, o arquitecto Carlos Marreiros, frisou as reservas quanto à parte do traçado prevista para a zona da Praia Grande.

No sábado passado, um grupo de trabalho que faz parte do programa da nova direcção da AAM, presidida por Nuno Jorge, promoveu uma sessão onde se analisou a proposta do governo para o sistema de Metro Ligeiro, tendo ficado consensual entre os arquitectos presentes, como confirmou a este jornal Nuno Jorge, que existe "insensibilidade em relação a certos aspectos do traçado" e "preocupação pelo facto de o metro aproveitar os últimos espaços graciosos da cidade para instalar neles o seu traçado e as suas estações, destruindo-os." Entre esses espaços, Nuno Jorge refere a zona da Praia Grande.

Nuno Jorge disse ainda que, desde que tomou posse da direcção da AAM, a associação não foi auscultada, mas André Ritchie lembra que a anterior direcção fez saber ao Gabinete de Desenvolvimento de Infra-estruturas as suas opiniões sobre o projecto."

Já terminámos a auscultação e vamos analisar os ajustes do traçado, e estamos a ter em conta as opiniões que foram expressas", disse Ritchie. Entre as opiniões, continuou, contam-se as relacionadas com "o impacto visual e ambiental na zona da Praia Grande e não só, repetidas várias vezes pelo arquitecto Carlos Marreiros. E nós tivemos essas preocupações em conta."Lembrando que o processo de análise que se seguiu à fase das auscultações é um "trabalho moroso", e porque "continuamos a estudar as melhores soluções", o responsável escusa-se a avançar que mudanças poderão estar contempladas na versão do traçado que será ainda não tem data definida para ser apresentada.

Autor: Hugo Pinto
hugommpinto@gmail.com

市民日報(05/23/07)

  據葡文《句號日報》報道,政府將在短期內提出本澳輕鐵(軌道捷運系統)的新方案。這項新方案將考慮到公眾提出關於輕鐵對環境和景觀影響的意見,特別在南灣方面。  

建設發展辦公室一名官員表示,政府在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五月期間收集了居民對輕鐵設計方案的意見,短期內將提出輕鐵設計的新調整方案,方案中會納入所收集到的其中一些意見,包括輕鐵對南灣區景觀和環境造成的影響方面的意見。

2007年5月20日 星期日

邱孝勤:從規劃角度看捷運

市民日報 P04 濠江點評.澳聞 濠江點評 By 邱孝勤
2007-05-16

從規劃角度看捷運

計劃興建的軌道捷運系統將長久豎立在澳門土地之上,在未來城市規劃發展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故有需要在現有捷運研究方案的基礎上加以分析、評估及作出適當的調整,使將來的捷運系統更有效與本澳街道環境融合。澳門面積細小,人多車多,加上道路狹窄,要發展架空捷運系統,便要在地面上建造多條混凝土柱廊以架起路軌及捷運站。就這一方面,帶出以下三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對現有綠化長廊及歷史景觀的改變

澳門有不少的街路設有綠化帶,以用作分隔行車線及美化街道環境。眼見街道上的綠化帶及老榕樹因城市急促發展而逐漸消失及被人忽視,真是教人可惜。現時南灣大馬路長有數十棵老榕樹,是澳門至今保留得最完整的綠化長廊。架空路軌的建造極有可能需要切割原有樹木。即使樹木保留在架空路軌底下,不但影響其生長,亦同時失去綠化功能。在此希望當局認真注意捷運硬件對現有綠化設施及街道景觀的影響程度。若當局堅持選擇南灣大馬路為捷運途經路線,期請有關部門考慮為該路線引入分享路權式的地面輕軌或改由友誼大馬路、殷皇子大馬路、及羅保博士街設置路軌,以避免嚴重破壞所剩無幾的老榕樹長廊,以及陸軍俱樂部、八角亭、新馬路入口和區華利前地的毗鄰景觀。在此一再強調,陸軍俱樂部、八角亭和區華利前地是澳門重要及珍貴的歷史建築,架空路軌及捷運站將直接遮擋歷史建築景觀及影響原有的街道風貌。另外,按照目前推行的捷運路線方案,落成後的架空路軌將為莊嚴的政府總部及恬靜的西灣湖帶來沉重的負面影響。

二、對公共街道及鄰近樓宇的環境影響

架空路軌的存在,不論其體積可縮細多少,始終都會產生一定的投影面積。建在公共街道之上的架空路軌及捷運站一方面遮擋自然光線投進街道上,同時為街道使用者帶來壓逼感,對視野景觀產生負面元素。架空路軌的出現將無可避免阻礙行人的視野及覆蓋其天際景觀,令街道使用者失去部分陽光及廣闊視野。另外,車站及軌道與鄰近樓宇的距離是否足夠?當局有否為架空捷運途經的高流量街口、轉角位置、特別是柱廊設置於街道中央的街道,進行道路安全評估?參考鄰近地區經驗,在設計大型集體運輸項目期間,有關當局都會編製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以深入了解項目對環境、綠化(包括對受影響的植物作評估)、街影(包括多角度光源投射效果)、以至景觀(從毗鄰建築物的窗外景觀作分析)的影響程度。建議為澳門架空捷運系統編製相關的環境評估報告及為影響較明顯的位置製作架空捷運效果圖(如陸軍俱樂部及八角亭對開路口),讓外界更了解全線對環境、景觀以至社會影響的評估。與此同時,編製環境評估報告更可有效減低捷運動工階段與研究階段時的差別。

三、捷運系統需顧及老人及殘疾人士的需要

捷運系統的配套設施必需考慮到傷殘人士的需要。現時外界較留意捷運系統的形式及路線,而較少關注捷運系統有否設置完善的殘疾人士輔助設施(新建的亞馬喇迴旋處已有傳媒反映相關問題)。參考鄰近國家的經驗,泰國曼谷架空捷運系統於一九九九年底正式運作,由於部分架空捷運站只設有電梯或樓梯,令殘疾人士難以使用捷運,引起社會極大迴響。捷運系統是殘疾人士的重要走動工具,敬請當局所設計的架空捷運系統能夠提供無障礙設施。
就建設發展辦公室公布的有限資料,未見針對架空捷運各路徑及途經地點的詳細說明,而只是自限地讓市民在四條差異不大的路線中選擇,此過程是否將複雜的交通基建安排過分簡單化?當局對外展示的資料報板及小冊子雖設計精美,但沒有清楚明確顯示或列出架空捷運途經的每條街道名稱,亦沒有為較密集的街區製作效果圖(如南灣陸軍俱樂部一帶)。在資料極為有限的情況下,市民難以評估捷運系統對社會的利弊,公眾能否單靠現有資料充分理解整個捷運系統的安排?這一點值得有關當局及全澳市民思考。

綜合意見,期請當局慎重考慮以地面捷運、地下鐵軌道形式或改道計劃適度修改部分的架空捷運軌道(特別是南灣大馬路的一段)。對於一個富有遠見及充滿進取心的城市發展部門,只要最終落成的捷運基建能夠得到市民大眾的認同與感激,過程所出現的問題可視為一種推動力,而不是障礙。讓澳門市民拭目以待一套符合實際環境及令澳門人引以自豪的軌道捷運系統。 邱孝勤(城市規劃關注者)

輕軌影響城市未來發展舉足輕重 胡順謙冀保留綠化空間

華僑報 23 澳聞
2007-05-16

使輕軌能有效地融入本澳街道環境胡順謙冀保留綠化空間
 
【特訊】當局擬在短期內推出軌道捷運系統的最新深化方案,胡氏集團主席胡順謙認為,本澳修建軌道捷運系統,對城市的未來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當局需要分析和評估深化方案,盡量減少影響現有綠化空間,使軌道捷運系統能更有效地融入本澳的街道環境。
 
胡順謙指出,當局較早前推出的「澳門軌道捷運系統深化研究方案」,部分選線經過綠化較好的路段,促請當局處理好選線,盡量減少影響道路綠化帶。他認為,澳門不少街道有綠化帶,作為分隔行車線及美化街道環境。隨著城市不斷發展,一些街道的綠化帶和老榕樹逐漸消失,令人惋惜。當局之前推出的「輕軌方案」部分選線經過南灣大馬路,該處有數十棵老榕樹,是本澳至今保存得最好的一處綠化長廊。倘若高架輕軌依照有關方案興建,這些老榕樹極可能被移除或消滅。
 
即使樹木保留在架空輕軌之下,亦會影響榕樹的生長,失去綠化的功能。若當局堅持經南灣大馬路的捷運選線方案,亦期望當局能考慮在該路段引入分享路權式的地面輕軌或改由友誼大馬路、殷皇子大馬路以及羅保博士街設置路軌,避免嚴重破壞所剩無幾的老榕樹長廊。
 
此外,胡順謙認為,架空路軌無論以何種方式修建,體積縮至多少,始終會產生投影面積。建在街道上的架空輕軌及月臺一方面會遮擋自然光線,亦為街道使用者帶來壓迫感,影響視野景觀。
 
為此促請當局在設計「捷運系統」時,參照鄰近地區和一些先進地區設計同類集體運輸系統時編製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了解相關項目對環境、綠化、街影,乃至景觀的影響程度,讓外界更了解捷運系統,減低捷運系統在研究和施工階段可能出現的設計差異。
 
胡順謙又表示,捷運系統的配套設施必須考慮到傷殘人士的需要,必須有完善的殘疾人士輔助設施,為長者和殘疾人士提供無障礙設施。◇

月底提修正案諮詢或年底完成招標 輕軌明年上馬四年建成

澳門日報 A01 頭條
2007-05-04

月底提修正案諮詢或年底完成招標 輕軌明年上馬四年建成

動工有期
【本報消息】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透露,將於本月底提出輕軌捷運系統的修正方案,再供各界發表意見,之後正式拍板,預計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完成招標,架空輕軌最快在四年內建成。

分階段落實公交優先

根據特區政府構建立體模式的公交網絡的概念,將以架空輕軌為主幹,巴士、的士服務輔助全力配合,加上在景點集中的地區設自動步行輸送系統,集中解決市內的交通問題。在架空輕軌落成前,巴士、的士現有的運輸功能、路線不會有重大改動。

劉仕堯昨日列席立法會回應立法議員李從正對公交問題提出的口頭質詢。特區政府將分階段落實以“公交優先”為主體的交通政策,因為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可充分發揮道路交通資源的效益,並可達至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等目標,符合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方針。

月底將徵集各界意見

至於分階段的問題,劉仕堯表示,政府去年已完成了輕軌捷運初步方案,經諮詢公眾意見後,將於本月底提出新修正方案,再一次徵集各界意見。這一份經公開諮詢的方案很可能就是最終的招標方案。同時,政府將聘請專業顧問公司擬訂標書,這約需兩個月。按此流程,他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完成招標程序,經過顧問公司的初步評估,架空輕軌系統最快也要四年之內才完成建設。

劉仕堯表示,巴士、的士服務在未來的輔助功能,仍待顧問公司提出科學性的數據,但在架空輕軌未投入服務前,巴士、的士服務不會有大變動。
景區設行人自動系統

有關引入行人自動運輸系統方面,行政當局正開展相關的深入研究,待定出初步規劃後再向公眾作詳細介紹及廣泛諮詢。初步構想是在景點比較集中的地區設置,屬休閒的形式,政府的投資不會太大。劉仕堯預計最快在一年後,就可以在本澳某些地點設置行人自動運輸系統。

特區政府於○三年提出第一個捷運系統方案,建議架空輕軌走外圍,以方便旅客為主,但由於回應不了市內交通的問題,備受批評;○五年提出解決市內交通問題的地下鐵方案,但工程的可行性、投資及營運皆成疑;去年十月“捷運系統深化方案”出台,重提架空輕軌,首階段以外圍為主,疏導旅客及往來澳門半島、路氹城博彩區的人員。

運輸基建辦公室官方網站資料http://www.git.gov.mo/tc/aboutus.asp

運輸基建辦公室官方網站資料http://www.git.gov.mo/tc/aboutus.asp
2009輕軌捷運集體運輸系統首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