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4日 星期日

日益嚴重的澳門交通問題


日益嚴重的澳門交通問題
作者:三巴仔

去年,澳門特區政府大肆宣傳建設本澳成為健康城市;特首更在今年的施政方針中,重點宣示提升澳門社會的綜合生活素質。但是,稍微檢視澳門現今的交通現況及衍生的環境問題,即可見城市的健康與市民的生活素質都在向下沉淪中。因私人交通工具無限制增長導致的交通問題是多方面的,包括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偏向有車階級)、城市環境惡化(公園綠地變作道路、停車場)、移動時間成本增加(交通堵塞)、危害生命安全(交通意外、空氣污染)、剝奪城市生活空間(街道的多元化用途受到汽車、電單車路邊泊車的擠壓)等等。本文將集中於越來越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其他問題有機會再詳細討論。
城市交通發展以獨立工程建設及交通建設為主,其對都市空間向度的思考相當不足,並且由於未提出明確的未來發展規劃,以及如何整合都市正進行的相關計劃,而失去利用交通建設以改善都市發展的契機。
根據資料顯示,本澳車輛已逾十萬部,每日超過三十部新車落地,以電單車為例,澳門每平方公里擁有2,432輛電單車,密度是台灣的7.4倍,日本的54倍,美國的2,432倍。以一部50cc的汽油電單車為例,平均每公里產生的一氧化碳為2000cc汽車的2.7倍,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則為汽車的6.7倍;若以125cc的電單車來說,此數值則分別是2.4及3.1倍。
從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的空氣監測結果可以看出,2004年本澳空氣質量水平屬於「不良」的日數為四十二天,較以往年度平均的二十日增加一倍,即本澳每八點六日便有一日空氣不良。截至今年三月為止,高密度住宅區空氣質量屬於「不良」已達十七天。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本澳空氣污染正在經歷性質的轉型。十多年前的污染主要是塵埃性污染為主,以製造業及建築業揚起的塵粒污染最為嚴重;至二千年開始,空氣污染主要由石油化工產品燃燒後產生,而本澳路邊空氣質量指數一向較差,在於汽車、電單車尾氣排放的廢氣造成。
使用汽油的車輛排放的污染廢氣包括:一旦深入人體肺部,就無法排出的懸浮微粒(PM10);引起酸雨的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吸入量過多會引發人體中毒的一氧化碳(CO);以及經過光反應後會形成臭氧(O3)的氮氧化合物(NO)和碳氫化合物(HC);苯則是一項國際公認的致癌物。
這些化學物質經常無色無臭,行人、電單車騎士全身沐浴其中,經常毫無所覺,但是日久暴露在廢氣中,不僅引發咳嗽、氣喘、頭痛及疲倦,對肺部、呼吸道、眼睛及鼻黏膜等更造成永久的傷害及惡性疾病。
一般人認為開私家車或許廢氣暴露量小,事實不然。因為汽車駕駛呼吸的高度也在車輛排放廢氣的範圍內;而且汽車車體較巴士車體小,碳氫化合物的排放除了從排氣口排放外,汽油受熱經由蒸發、擴散、冷氣的送風口或車體向前的動力而進入車體內,因此私家車駕駛人所吸到的廢氣含量,也不容小覷。
長此下去,由交通問題引起的空氣污染,將會嚴重威脅本澳市民的身體健康,以及社會需要負擔龐大的醫療開支。遑論建設健康城市,又從何提高居民綜合生活質素?


沒有留言:

運輸基建辦公室官方網站資料http://www.git.gov.mo/tc/aboutus.asp

運輸基建辦公室官方網站資料http://www.git.gov.mo/tc/aboutus.asp
2009輕軌捷運集體運輸系統首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