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2日 星期一

另一份關注澳門交通發展的市民意見書

架空捷運系統意見書

計劃興建的軌道捷運系統將長久豎立在澳門土地之上﹐在未來城市規劃發展中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讓我們一起抱著 “以心建家" 的信念﹐為澳門未來的城市規劃發展作出點點棉力。

邱考勤
關注城市規劃的小市民

從城市規劃及景觀角度考慮

澳門面積細小﹐人多車多﹐加上道路狹窄﹐架空路軌的設置將對城市景觀及生活素質構成一定影響。要發展架空捷運系統﹐便要在地面上建造多條
混凝土柱廊以架起路軌及月台。就這一方面﹐帶出以下三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1) 對公共街道及鄰近住戶的環境影響: 架空路軌的存在﹐不論其體積可縮細多少﹐始終都會產生一定的投影面積。建在公共街道之上的架空路軌及月台一方面將遮擋自然光線投進街道上, 同時為街道使用者帶來壓逼感﹐對視野景觀產生負面元素。現時澳門街道兩旁有許多高層樓宇相繼落成﹐已令行人失去部份陽光及廣闊視野﹔架空路軌的出現將無可避免阻礙行人的視野及覆蓋其天際景觀(overhead view) 。從駕駛者角度來看﹐多條的混凝土柱廊將形成道路盲點﹐對駕駛者及行人的安全均構成威脅。未知當局有否為架空捷運途經的高流量街口、轉角位置、特別是柱廊設置於街道中央的街道﹐進行道路安全評估? 架空路軌的設置是否可行? 值得一提的是﹐現時有某部份的新建垃圾房已造成道路盲點。
(2) 對現有綠化長廊及沿岸景觀的威脅: 澳門有不少的道路設有綠化帶﹐以用作分隔行車線及美化街道環境。在城市極速發展的情況下﹐有許多生長多年的樹木需要 “讓路" 給予各類的基建工程 (擴闊路面、建行車天橋及興建大型賭場酒店等) 。眼見街道上的綠化帶及老榕樹逐漸消失﹐真是教人可惜。架空捷運的工程極有可能減損城市的綠化帶數目。從環保角度解釋﹐“綠化減損"可意指為綠化元素被混凝土硬件遮蓋或破壞。現時南灣大馬路長有數十棵老榕樹﹐是澳門至今保留得最完整的綠化長廊 (greenbelt). 架空路軌的建造極有可能需要切割原有樹木。即使樹木保留在架空路軌底下﹐不但影響其生長﹐亦同時失去其綠化功能。在此希望當局認真注意捷運硬件對現有綠化設施的影響程度。若當局堅持選擇南灣大馬路為捷運途經路線﹐敬請建設辦公室為該路線引入地下軌道以避免嚴重破壞所剩無幾的老榕樹長廊﹐以及陸軍俱樂部、八角亭和區華利前地的毗鄰景觀。另外﹐按照目前建設發展辦公室推行的捷運路線方案, 落成後的架空路軌將直接影響已列作文化遺產的媽閣廟及新口岸觀音像的附屬景觀。象徵澳門歷史起源的媽閣廟﹐部份對開海面已被填土﹐若將來還有架空路軌阻擋其沿岸景觀﹐將對充滿文化氣色的媽祖區及恬靜的西灣湖帶來負面影響。
(3) 對未來城市規劃的約束: 一直以來﹐澳門的城市規劃都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而自然形成。鑒於澳門的城市規劃屬 “遞增調節"(Incrementalism) 性質﹐一般不易預測將來的樓宇或道路會在那個確實地點興建。 現時本澳尚未有正式的年度城規大綱可作參考﹔架空路軌本身其中一個不利條件﹐莫過於降低城市發展形態的靈活性。對於土地資源極為有限的澳門﹐架空路軌的硬件設施乃屬大型的基建及街道陳設 (street furniture); 當將來架空軌道附近的地段或道路須作調整及發展的時候, 相關工程計劃恐怕會受到架空軌道 (包括柱廊及月台)的位置所限制。

綜合以上所述﹐祈請當局能夠加以考慮為部份路線引入地下捷運系統﹐使滿足社會活動模式及內城區市民和遊客的需要。在內城區採用地鐵軌道,主要基於澳門半島顯現有人口密度過大及居住條件等考慮。地下結構佔用土地最少,美觀,及可減少颱風帶來的影響。而更重要的是,此發展方向能避免日後城市發展受到架空軌道的制約或引致的不協調性。澳門的沿海路段較為廣闊, 地段分佈亦較有規律, 實在有興建地下捷運管道的條件。建議考慮由孫逸仙大馬路南端(文化中心對開路段﹐即C線路方案)設置接駁架空路軌的地下管道入口, 並於捷運路線途經的城市日大馬路、南灣大馬路、何鴻桑博士大馬路至西灣湖景大馬路興建地下軌道。
參考鄰近地區經驗﹐在設計大型集體運輸項目期間﹐有關當局都會與相關單位編製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e.g. 香港青麟路之輕鐵架空路軌)並在咨詢階段向市民公開詳細內容﹔從而令外界清楚了解項目對環境、綠化(包括對受影響的植物作評估)、街影(包括多角度光源投射效果)、以至景觀(從毗鄰建築物的窗外景觀作分析)的影響程度。未知本澳當局有否編製類似報告可供參閱? 在此敬請當局為更多捷運途經路段製作效果圖﹐對外展示的資料儘量避免 “避重就輕﹐報喜不報憂";建議為南灣大馬路路段(由陸軍俱樂部至舊法院路段) 及媽閣廟沿岸製作效果圖和加以評估。
在此順帶一提﹐捷運系統的配套設施必需考慮到傷殘人士的需要﹔現時外界較留意捷運系統的形式及路線﹐而較少關注捷運系統有否設置完善的殘疾人士輔助設施 (新建的亞馬喇迴旋處已有傳媒反映相關問題)。參考鄰近國家經驗﹐泰國曼谷架空捷運系統於1999年尾正式運作﹐由於絕大部份的架空捷運站只設有電梯及 “有上沒落" 的升降機 (部份架空站甚至只得樓梯) ﹔令殘疾人士難以使用捷運﹐引起社會極大回響。捷運系統是殘疾人士的重要走動工具﹐敬請當局所設計的捷運系統提供相關利便設施。

從定位角度考慮

澳門軌道捷運系統深化硏究方案中提到捷運系統的服務對象不僅是未來不斷增加的遊客量﹐而是整體居民和遊客,全面照顧各方的交通需求。從深化方案設計的捷運路線來看﹐計劃的線路走向並未能完全回應及滿足興建這套捷運系統的「兼具交通、觀光雙重功能」之定位及要求。
就「交通」的功能而言﹐是次研究方案採用沿岸路線作為軌道捷運系統的主幹道﹐此路線雖可連貫本澳幾個主要的對外交通口岸,及為將來港珠澳大橋之運輸配套作準備﹐但此“城市邊緣"(Exterior Route) 的路線安排並未能進入內城 (Urban Core) 為本澳市民上下班/學及日常生活提供交通服務的功能。而這部份的客運流量,正是本澳集體運輸量的主要組成部分。若捷運未能貫穿人口較密的社區(e.g. 高士德﹐筷子基)及城市匯點(e.g. 議事亭廣場﹐三盞燈圓地/紅街市﹐水杭尾), 捷運系統不但沒有機會發揮其存在的價值﹐更有可能會因當局提倡的直通及接駁巴士服務﹐令路面車輛數目有增不減及與﹐導致更嚴重的交通擁擠。
除到訪旅客外﹐澳門五十萬名市民便是捷運系統的主要日常乘客﹐若首期捷運系統堅持全採用沿岸架空路線﹐本人極度關注市內巴士轉乘服務會否與現有巴士路線重疊的可能。若轉乘服務要市民多付一程轉車費及花過多時間等待合適的轉乘巴士(交通情況等因素) ﹐市民有可能會繼續選乘現有的巴士線直接到達目的地。作一個假設﹐若本人由高士德出發前往關閘﹐只須付兩元半(現時收費) 乘坐現有巴士便可直接到達﹐而無須擔心轉乘所需的時間及車費。當然﹐捷運系統的角色乃屬輔助交通性質﹐而非用其來取代其他交通工具或視作解決現時交通問題的妙計(建設發展辦公室經常向市民重申這一點)。然而,當局必須認真清楚了解捷運系統可為本澳交通運輸提供的輔助程度, 這樣才可避免浪費其應有功能及與其他公交工具互相配合。倘若當局所設計的捷運系統能從一個普通市民角度出發﹐了解其對行走路線的期望及實際所需﹐澳門市民定會樂意接受及加以利用新捷運系統作為前往目的地之日常交通工具。當市民意識到將來的捷運利便可靠, 便會漸漸以其來代步﹐從而減少路面交通的壓力。
從現時方案提出的路線來看,當局嘗試為北區的居民提供運輸工具往返新口岸區的賭場酒店群,而車站與祐漢及廣華社區的步行距離亦屬合理,故此段路線安排應可接受。然而,深化方案或欠缺考慮現時本澳的營商生活與及部份勞動人口的上下班模式。提供一例子﹐根據統計局2006年第三季公佈的數字﹐現時本澳約有5.5萬勞動人口從事旅遊博彩行業(還未計算旅遊附帶行業),而清晨7點及晚上11點為主要交班時間。要有效應付此萬人交班潮及鼓勵勞動人口乘搭捷運上下班﹐研究捷運系統的行走路線以至班次密度的時候﹐希望當局顧及勞動人口分佈及草根階層的真正需要。娛樂旅遊事業已令澳門漸漸進入一個不分日夜的營商生活模式﹐故按照常規的服務時間(朝6晚12) 便會失去其便民功能﹔加上近期市民及遊客對夜間公交服務需求的聲音越來越大﹐建議延長捷運系統於夜間的服務時間﹐ 從而減輕目前巴士運作的壓力。
就「觀光」的功能而言﹐深化硏究方案未有嘗試把捷運系統連接到澳門各主要旅遊景點。從訪澳旅客一般的行程來看, 計劃中的輕軌路線未能直接把旅客帶到具代表性的大三巴牌坊、大砲台/澳門博物館、白馬行步行區、及觀音堂等必遊景點。旅客唯有繼續依賴旅遊巴士或的士到達目的地。一個富有旅遊性質的捷運系統應能為旅客提供一條簡易、快捷的遊覽路徑﹐而不是單純連接口岸與酒店群之間的沿海通道。若在旅遊景點附近興建捷運站口﹐除可鼓勵旅客從捷運站漫步遊覽至目的景點﹐沿途的社區商戶亦可因此而受惠。

與舊區重整計劃的配合

近年本澳各界高度關注各大型社區的重整計劃(祐漢區重整﹐望廈﹐青洲社屋計劃)﹐相關工作經已陸續展開。若把規劃視線放遠﹐現時的發展階段可視為新捷運系統與城區互相結合的“黃金機會" 。儘管舊區重整與捷運系統計劃各有本身的發展路向﹐但兩者的根本目標同樣是為澳門廣大市民帶來更文明﹐更進步﹐更優美的生活環境。在讚嘆城市繁華景象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提昇社會生活質素的重要性。交通便捷是構成優質社會其中之一項重要指標﹐若捷運系統能引入本澳主要社區, 將令不同階層﹐不同需要﹐及不同年紀的市民受惠。與眾多市民一樣﹐本人極希望貴部門的捷運研究方案能儘量與各社區整治計劃配合。針對上述觀點, 建議建設發展辦公室定期與舊區重整委員會,房屋局,及城市規劃廳等相關部門進行政策配對及了解對方進度時間表,使整體城市規劃佈局得以協調。

結語

綜合意見﹐希望建設發展辦公室慎重考慮加入內城路線及地下鐵軌道。對於上述意見﹐相信當局已曾經作出初步研究。無可否認﹐發展“內城路線"所遇到的社會和技術層面問題,的確比現時當局所傾向的沿海架空捷運系統繁複。但對於一個富有遠見及充滿進取心的城市發展部門﹐只要最終落成的捷運基建能夠得到市民大眾的認同與感激﹐過程所出現的問題可視為一種推動力﹐而不是障礙。
最後﹐本人充心感謝建設發展辦公室的每位工作人員一直以來為澳門建設所作出的努力﹔感謝閣下抽出寶貴時間參閱這份意見書。盼望我們市民之意見能得以重視﹐在建設發展辦公室分析各方意見之期間﹐讓我們拭目以待一套令澳門人引以自豪的軌道捷運系統。謝謝!

邱考勤
關注城市規劃的蟻民
E-mail: macau_planning@hotmail.com



討論問題:

除到訪旅客外﹐50萬名澳門市民便是捷運系統的主要日常乘客,
若果首期捷運系統堅持全採用環島架空路線的話…
-建設辦極力提倡的市內轉乘服務會否與現有巴士路線重疊? 如果轉乘服務要市民多付一程車費及花時間等待合適的轉乘巴士,市民有可能會繼續選乘現有的巴士線來直接到達目的地。如此,捷運系統就沒有機會發揮其存在的價值﹐更有可能會因增加接駁巴士在路面行走,導致更嚴重的交通擁擠。
-澳門街道車多路窄,是否可以設立轉乘巴士專線,以確保整體路程的
流暢度?
-詢問架空捷運系統對媽閣廟﹐新口岸觀音像﹐以及西灣湖附屬景觀之影響。E.g. 與世遺概念不協調...有否考慮架空路軌對文化氣色的衝擊?
-車站及軌道與鄰近底層住戶的距離是否足夠? 架空路軌投影面積為路面行人及駕駛者帶來的負面影響...
-若架空路軌途經南灣大馬路﹐當局如何避免破壞植有老榕樹的綠化長廊? 另外﹐當局看來沒有為架空捷運編製環境影響評估報告﹐若有編製相關報告﹐為何不對外公開?
􀂄 可否在短期內及遞交議案給政府前,安排有關負責人在週末到各社區進行面對面方式的說明會? 僅透過公眾展覽方式推介整個捷運系統的大綱,市民難以評估捷運系統對自身的利與弊,及不易對方案作進一步的理解。通過公眾說明會及相方的互動,一方面可即時回應市民逼切的顧慮,另一方面可令市民對建設發展辦公室的部署增加信心及認受性。不知當局對這個有利而無害的建議有如可看法?

沒有留言:

運輸基建辦公室官方網站資料http://www.git.gov.mo/tc/aboutus.asp

運輸基建辦公室官方網站資料http://www.git.gov.mo/tc/aboutus.asp
2009輕軌捷運集體運輸系統首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