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4日 星期日

捷運諮詢的五個大問號



捷運諮詢的五個大問號
吳國昌
  大問號之一:政府十場公開諮詢會,一直聲稱澳門軌道捷運系統造價一百二十億。然而,社會文化司司長四月七日列席立法會辯論高中免費教育,面對政府動輒花費鉅款卻不實行高中免費教育的批評時,卻特別聲明,受行政長官委託,聲明政府從未公佈以一百二十億興建澳門軌道捷運系統。可是,特區政府新聞局出版的《澳門雜誌》四月號仍然以“投入一百二十億應付未來發展澳門擬建輕鐵系統”為題,總結捷運系統十場解釋會的情況。二零零三年特區政府倡議建設環繞澳門半島並聯繫路氹離島的輕軌系統,預計造價三十億;但一年多之後,特區政府倡議建設的軌道捷運系統,預計造價竟高達一百二十億,飈升四倍,經濟成本效益和有否安排上蓋或沿線物業,都毫無交代,最後連已透露的總造價都收藏在官話的迷宮裏!
  大問號之二:「澳門軌道捷運系統可行性」的公開諮詢,向市民提出一套全長二十七公里的軌道捷運路線,但諮詢範圍局限市民僅在整套軌道捷運路線當中一段約四公里路段的ABCD方案作出選擇。A方案是漁翁街發電廠-士多紐拜斯大馬路-塔石-中區;B方案是漁翁街發電廠-荷蘭園大馬路-塔石-中區;C方案是馬場東大馬路-祐漢望廈-俾利喇街-鏡湖醫院-白馬行-中區;D方案是馬場東大馬路-祐漢望廈-俾利喇街-荷蘭園大馬路-塔石-中區。由於這一段路在整套方案中是地底路線,四方案的選擇就變得荒謬。對市民來說,有直接意義的是車站的地面出入口,而不是地底路線。以澳門這麼狹小的地區,四個方案實際上距離不大,基本上無論換哪個方案都可以用同一批出入口!
  大問號之三:引進的系統名為「捷運」,實際上卻可能是一個集地下列車和輕軌卡車兩種系統缺點於一身的怪物。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人口數百萬及過千萬的大都會,有不少都採用地下列車系統,取其可在大城市內以列車大批量載運的優點,但這類系統,因要開鑿地道,造價昂貴,施工期令既有交通和環境情況惡化,而實踐結果絕大部份都是虧損經營。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陸續有人口數十萬的現代中小城市建設以兩三個車卡在地面行走,取其靈活結合社區道路,方便居民乘搭及瀏覽街景的優點。可是,這套軌道捷運系統,卻是以地道來運行兩三個車卡的輕軌卡車,不能發揮地下列車大批量運轉的作用,不能方便居民乘搭及瀏覽街景,反而盡收運轉量小,造價昂貴,施工期令既有交通和環境情況惡化,而將來恐陷虧損經營等種種弊端!以澳門這麼狹小的地方,由新馬路走路到黑沙環也不過半句鐘,如果要走路到祐漢車站地面入口,走幾百公尺到地下車站,經幾分鐘「捷運」後,走幾百公尺上地面車站出口,再前往目的地,究竟可以節省多少時間?有誰願意付款光顧?
  大問號之四:據官方諮詢會的推介,引進的系統將會是全中央控制,在車卡內無人駕駛的自動導軌系統。政府會否太高估了本地的科技水平呢?這種自動導軌系統,極端依賴高精科技電腦程式,包括已註冊專利的高精技術。一旦購置自動導軌系統,以後的檢查維修管理都要極度依賴原廠公司的支援,而自動導軌系統因無人駕駛,對「完全隔離式專有路權」的要求程度極高,必須排除地面路段,以致成本高昂。台北市木柵線就是採用這種自動導軌系統而檢查維修管理難以應付而致劣評如潮。以澳門本地的科技水平,連日常使用的消防車的電動雲梯都必需歐洲原廠公司帶備電腦前來檢查維修電子零件,倘引入龐大自動導軌系統,如何發展自我檢查維修管理能力?
  大問號之五:諮詢推介標明有十公里長的環島線,恐怕完全不是這回事。由於當局沒有提供前瞻性的城市發展規劃,令市民還以為軌道捷運系統中環市軌道真的是「環市」軌道。事實上,在一連串圈海為地、圈地成金的作業下,澳門半島將會向南大幅擴展和向東擴展。現時所謂的環市路軌,實際上只不過是一道市內幹線!至於路線佈局是否合理,沒有城市發展規劃(連是環市還是市內都弄不清),又如何評估?

沒有留言:

運輸基建辦公室官方網站資料http://www.git.gov.mo/tc/aboutus.asp

運輸基建辦公室官方網站資料http://www.git.gov.mo/tc/aboutus.asp
2009輕軌捷運集體運輸系統首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