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6日 星期一

優化方案即起公開諮詢四十五天 輕軌四年竣工 設廿三站

澳門日報
2007-07-14
優化方案即起公開諮詢四十五天 輕軌四年竣工 設廿三站

【本報消息】特區政府昨日公佈“輕軌捷運集體運輸系統首期優化方案”,首期“輕優方案”全長二十公里,共設有廿三個車站,總投資約為四十二億澳門元,悉數由政府投資,預計可於二○一一年底竣工投入運作,由即日起展開為期四十五天的公開諮詢,取得社會共識後盡快落實計劃。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指出,特區政府制訂以架空輕軌集體運輸系統為優化方案骨幹,巴士、的士為輔助,以及自動行人步行系統構建組成的立體交通模式,除首期路線以外,當局將繼續就其他區域的路線展開第二、三期選線的可行性研究。

國際招標 政府投資建

特區政府昨日下午三時半在文化中心藝術博物館公佈首期“輕優方案”,並由劉仕堯親自主持。他指出,為優化本澳公共交通運輸系統,提升居民出行便利和旅客接載能力,透過引進“高效、快速、環保”以及安全的軌道集體運輸系統,以滿足社會和經濟的急速發展對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的需求,從而進一步加強本澳的競爭能力。該“輕優方案”是在去年十月推出的“深化方案”基礎上,根據各界意見和最新的數據分析,經調整、修訂而得出該“優化方案”,其中選線和車站數目有微調。首期工程由招標到投入營運為四十八個月,造價約為四十二億元(以○六年物價指數計算),悉數由政府投資興建,工程會採用國際標公開競標,成立由不同國家和地區人士組成的獨立評審團評標,以增加公平性。當局期望在○八年進行國際招標及施工,預計一一年底竣工投入使用。

最高時載客八千人次

“輕優方案”首期路線長度為二十公里,雙向行車軌道,由關閘經西灣大橋至氹仔再分別往路氹城、國際機場及北安碼頭,沿線車站共廿三個。系統每天運作十九個小時,在繁忙時間可每三分鐘一班車,非繁忙時間平均三到六分鐘一班車,以雙組列車(即四節車廂)運作時,最高載客量每小時每方向約八千人次。輕軌車站的服務覆蓋範圍維持至三百到五百米內,符合國際上三百米步行四分鐘及五百米步行七分鐘的設計標準,約有四成本澳居民分佈在輕軌系統車站的步行範圍內。為照顧首期選線中未能覆蓋的城區,將透過在主要車站設置公交運輸轉乘接駁的設施,以及加強輕軌與其他公共交通運輸工具的互補規劃,配合不同城區對公共運輸服務的需求。

二三期選線進舊城區

首期優化方案建議引進架空輕軌系統,架空系統較地底隧道、地面或架空單軌的模式的優點在於施工技術較簡單、工期較短、建造及營運成本較低、對路面交通及居民商戶的影響較小。加上該“輕軌”系統是一個無障礙系統,將照顧到不同需要的人士,相比其他交通工具,其優勢主要在於運量大、準時、速度高、佔用地面空間小、清潔環保,特別是道路網難以滿足交通需求時,將更突顯該系統的作用。

該“輕優方案”由即日起進行四十五天公開諮詢,在取得社會共識後將盡快推進計劃。劉仕堯強調,為盡快落實首期工程計劃,“輕優方案”的選線由於不涉及私人土地和物業問題,可以加快落實該方案。相反,構思中的第二、三期選線則可能會進入舊城區,牽涉到私人業權問題,在落實有關計劃時需要花時間,因而特區政府亦以沒有涉及私人業權的首期方案先行“上馬”,而且在首期工程施工期間,雖然不會封閉沿線道路,但為免成為大地盤,有必要分一、二、三期施工。

功能互補產協同效應

劉仕堯表示,為理順本澳公共交通運輸,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特區政府制訂以“架空輕軌集體運輸系統”為骨幹,巴士、的士為輔助,以及自動行人步行系統構建組成的立體交通模式,各種交通工具按其特質、運載能力、速度、線路的可調配性及服務距離等,在整個公交系統當中擔當不同的角色,功能互補,產生協同效應,促使整個公交系統發揮最佳的運載能力。
特區政府早在○二年曾委託香港地鐵公司及專業顧問公司研究澳門輕軌捷運系統,並分別於○三年、○五年及去年公開諮詢,收集公眾及社會各界的不同意見,經有關部門深入分析、修訂後,得出今次的“輕軌計劃優化方案”。

沒有留言:

運輸基建辦公室官方網站資料http://www.git.gov.mo/tc/aboutus.asp

運輸基建辦公室官方網站資料http://www.git.gov.mo/tc/aboutus.asp
2009輕軌捷運集體運輸系統首期方案